后疫情時代,我國醫療資源人均并不充裕,國家對醫療資源的投入彌足珍貴。很多應急狀態下臨時新建、改造的設施面臨閑置或者拆除不經濟無法再利用。后疫情時代,常規的傳染病??漆t院、綜合性三甲醫院和方艙醫院如何攜手作戰?如何提升社會資源、醫療資源的使用效能?尤其是面對呼吸道傳染疾病,有限的醫療資源如何能在抗疫時期迅速擴展吸收病患,而平時又如何能充分穩定的運行這些有限而寶貴的醫療資源,本文從醫院建設者角度進行一些探討。
根據當地醫療資源分布,明確各級醫療機構功能定位,構建分級分層分流的城市傳染病救治網絡,平戰結合、分層分類、高效協作,做到平時穩扎穩打,戰時迅速啟用。傳染病??漆t院、承擔任務的定點綜合醫院通過平戰轉換增加收治能力。
1
// 傳染病??漆t院
傳染病??漆t院本身按照傳染病醫院建設標準等標準建設,進行選址和規劃布局,遠離人口密集場所和環境敏感地。
傳染病??漆t院門診、急診、醫技科室和住院部本身的設計已具備各傳染性疾病性質的醫療流線,合理劃分清潔區、半污染區及污染區,因此戰時主要通過平戰轉換實現增加收治某一疾病的人數。
如傳染病??漆t院原有床位數飽和無冗余,考慮在其院內預留場地搭建裝配式臨建用房,戰時快速增加容納能力??蓞⒄铡缎滦凸跔畈《靖腥镜姆窝讉魅静贬t療設施設計標準》規劃烈性傳染病的建設用房,適當放寬建設用地指標限制或嚴格規定預留空地的比例,預留空地要明確建設用地性質,在預留用地可做好硬化鋪裝,基礎、給排水、強弱電、暖通、雨污水、醫用專項等系統做出容量預留與管線預埋,戰時可迅速實現臨時設施搭建。
案例:某市醫院作為市級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定點收治醫院,疫情之初根據位置選擇兩幢感染病大樓(共360張床位)先后將病人騰出積極備戰,充分發揮病區“三區兩通道”布局流程和全方位消毒隔離的優勢,最大程度保護患者安全,降低醫務人員感染風險。隨著疫情發展,又在院區新建100張臨用醫療隔離病床,改建新增29張負壓病床,啟用負壓手術室(產房),確保足夠的救治床位。搭建遠程工作環境便于專家溝通交流和遠程會診等,為臨床一線抗擊疫情提供有力的技術保障。
2
// 定點綜合醫院
定點綜合醫院:根據區域功能定位,是發熱哨點、發熱門診等,可參照《綜合醫院“平疫結合”可轉換病區建筑技術導則(試行)》規定,規劃“平疫結合”區。
新建的“平疫結合”區應當從總體規劃、建筑設計、機電系統配置上統籌考慮,滿足傳染病醫院建筑設計規范、消防、環保、節能等方面的規范、標準要求。在符合平時醫療服務要求的前提下,支持疫情時快速轉換、開展救治的需要。
改建的“平疫結合”區按照“完善功能、補齊短板”的原則,在既有院區功能流程合理整合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合理確定平時及疫情時的功能設置,開展針對性建筑設施改造及預留,制定疫情時快速轉換方案。
“平疫結合”區域與醫院其他醫療用房的衛生間距應大于或等于20m,并設有相對獨立的出入口。規劃充分考慮全院的交通組織流線。選擇獨立院區或現有院區內相對獨立的區域、建筑,兼顧平時與疫情時的醫療服務內容,可充分利用發熱門診、感染疾病科病房等建筑設施,提高平時利用效率。
“平疫結合”區域合理劃分清潔區、半污染區及污染區,合理規劃醫患流線、潔物流線。新建用房適當預留設備容量和空間,“平疫結合”區設置獨立的設備機房和設施??紤]應設置相對獨立的污物暫存區,預留獨立的傳染性醫療垃圾暫存區。
通風空調系統平疫結合統籌設計,平疫結合區的護理單元疫情期間可轉換為負壓。充分利用物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減少接觸感染風險和減少人工體力勞動,宜在發熱門診區采用智能化體溫測量,實現智能化預檢分診和篩查;宜在污染區采用智能機器人配送藥品、醫療器械、餐食等工作。
貳
利用社會資源
醫院建設用地緊張,本身正常運行的醫院都已在發揮最大能力收治病人,如果原醫院院內沒有預留場地搭建臨時用房。地區綜合考慮社會資源,考慮位置合理的公共空間較大的既有建筑如體育館、展覽館改建方艙醫院,改造和恢復成本較低。
方艙醫院一般包括醫療功能單元、病房單元、技術保障單元等部分構成。體育場館本身的功能區較多(運動員區、裁判區、媒體區、辦公區、貴賓區、觀眾區)也均設計有可獨立的進出流線,結合醫患分流、潔污分流和傳染病設計規范改造出符合三區“清潔區、半污染區、污染區”兩通道“醫務通道、患者通道”的臨時醫院較為合適和方便。
如果對有條件進行方艙醫院轉換的體育場館,建設時加入“抗疫”設計,考慮配置少量門診區及小型移動CT等移動醫療設備場地和設備接口的預留,科學設置空調等設施設備,疫情時能夠較快轉化為方艙醫院的功能。
當方艙醫院利用原建筑物空調和排風系統時,原建筑物空調為全空氣系統時:應設置為直流式送、排風系統;空調機組關閉回風閥,封堵回風口,新風閥全部開啟,全新風送入。
原建筑物空調為風機盤管(VRF室內機、分體空調)加獨立新風系統時:新風系統按最大新風量全天運行,同時各房間排風不間斷運行。條件允許時也可臨時加裝排風系統,排風機應設在室外排風管路末端,并設置防護措施。污染區空調冷凝水應集中收集,并應排入消毒單元消毒合格后排放。
排水系統應分區設置。排水管道在接入消毒單元之前應以全密閉方式敷設。排水系統通氣管出口應設置在遠離人員活動區并且通風良好的室外部位,污染區的排水系統通氣管出口應設置高效過濾器或其他可靠的消毒設施。方艙式集中收治臨時醫院產生的所有污廢水均應收集處理。
▲ 點擊查看:【德品醫療股份】為中國醫院打造更智慧的護理系統整體解決方案
叁
推進應急醫院建設的
標準化、模塊化、裝配化、工業化
戰役中軍用的可移動醫療空間主要分為獨立式和組合式??梢苿营毩⑹絾卧裼米畛R娋褪遣裳?,2020年方艙CT大顯身手,應急結束后的CT部分可繼續安裝于醫院影像科使用。
表1 可移動醫療空間分類
可移動 醫療空間 |
“獨立式”可移動應急醫療空間體系 |
救護車 野戰醫療車 野戰手術車 醫療船 醫療直升機 |
“組合式”可移動應急醫療空間體系 |
車載式野戰醫院 方艙醫院 野戰醫療所 帳篷野戰醫療所 |
1
// 可移動醫療空間的建設
參照軍用的可移動醫療空間,推進醫療衛生領域的快速應急醫院的醫療單元設計標準化、模塊化、生產工業化、安裝裝配化的發展。
疫情期間,為滿足短周期應急醫院的建設需要,使用了各種裝配式建造方式,無論哪種快速用房所選用的材料必須具有成熟性、大量性和貨源充足,能夠滿足材質價格及使用時間最高的效價比。常見的臨時快速用房,有集裝箱裝配式,工廠加工,現場組裝快,模數較為固定,價格略高;也有板材活動房現場組裝,靈活性高,受模數限制較小。
參照可移動醫療空間模式,根據醫療工藝的特點,綜合應急用房、公共衛生事件和傳染病醫院建筑設計規范的特點,設計不同類型的單元模塊,將各醫療功能單位、病房單元、輔助用房及保障單元模塊化設計,各單元預留可組合接口?,F場預留機電設施需要的水電氣和排污處理總接口。
2
// 改進醫療模塊單元
改進研發發熱門診、隔離病房、負壓病房、檢測實驗室等傳染治療與防控的醫療模塊單元。提升應急用房材料更為結實耐用材質,研發可回收利用的鋼結構、鋼制隔斷材料。將整體式衛生間、模塊化內裝、智能化系統(設備管理、安全監控、醫療專項)等融入。工業化統一量產,降低成本,方便安裝拆卸及運輸,現場短時間裝配式內組裝完成。充分發揮機器人、物流系統的優勢,并做好相關機電配套、物品交接等空間的預留。
3
// 發揮BIM技術在裝配式設計中優勢
運用BIM技術進行全過程智慧建造、高效管理,優化已有裝配施工。發揮BIM模型空間可視化、數據分析的優勢,將建設方、設計方、施工方、構件生產方等集中在BIM管理平臺上,提高工作效率、精準投資測算。如加工建造前通過虛擬搭建,對可能存在的問題分析、排查,優化設計模型。發揮BIM技術在裝配式設計中優勢,設計階段BIM模型直接拆解為生產階段的構件模型,加快建設速度。對于物流路徑、消防逃生路徑、感染擴散路徑進行模擬,擇優選擇方案,有效防控避免發生事故。
蔡志芳
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基建辦
蔡志芳,江蘇科技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結構工程專業。
2010年起在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以下簡稱蘇大附一院)基建辦工作。先后參與放射科機房改造工程、血液凈化病房工程、內科病房樓改造工程、消毒供應中心新設備(鍋爐)更換工程、蘇大附一院總院一期工程(1200床、20萬平方米)和蘇大附一院總院二期工程項目(1800床,建設中),工作在與醫療溝通和工程管理第一線,全過程參與醫院項目的建設。曾發表《施工中既有建筑加層可行性研究及實例》等文章,多次向全國醫院建設大會、江蘇省醫院協會醫院建筑與規劃管理專業委會學術年會等投送醫院建設方面論文并獲獎。
全國服務熱線:0755-82355994
郵件:sales-center@kawallchina.com